close

  中新社日內瓦6月16日電 (記者 俞嵐)“多邊缺氧,區域醉氧。”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俞建華大使近日在日內瓦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十年蓬勃興起的區域貿易安排正在從多邊貿易體制中“吸走氧氣”,短時間內會對多邊貿易體製造成一定衝擊,但並不會取代多邊貿易體制,“區域貿易安排撞牆之日也是回歸多邊貿易體制之時”。
  區域貿易安排雖然早已有之,但在最近十年明顯提速。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係協定(TTIP),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中日韓自貿區,各種區域、次區域和自貿區安排,不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在全球遍地開花,而且個頭越來越大,經濟體量排名前列的大國都積极參与其中。
  據WTO統計,全球向WTO通報並實施的自貿區已經達到247個,其中相當數量的自貿區都是在近年完成的。全球一半以上的貿易已經在各個區域貿易安排、自貿區中進行,並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一步發展。
  近日,在瑞士日內瓦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駐地接受中國商務部率領的媒體代表團採訪時,俞建華表示,眼下這種“多速度、多組合、多路徑”區域貿易安排的興起,反映了各國政策的務實取向,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
  他指出,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落後於國際經貿格局的新變化,也落後於相關國家的利益訴求。國際經貿關係快速發展,各國利益訴求各異,需要一個更高水平、更健全的多邊貿易體制,但目前的多邊貿易體制完成不了這樣的使命。與此同時,隨著新興經濟體在多邊貿易體系中話語權的增加,少數發達國家主導多邊貿易體制的能力大為削弱,他們轉而另起爐竈,加快推進各類區域貿易談判。
  有觀點認為,區域合作發展的加快推進,使得國際經貿合作全球體制逐漸被邊緣化。在俞建華看來,短期內,區域貿易安排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衝擊在所難免,但多邊和區域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可以並行不悖,實現“兩個輪子一起轉”。
  他分析,區域主義取代不了多邊主義,有四大理由:其一,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強有力的牙齒”——爭端解決機制,其裁決具有強制力,這在區域貿易機制中不能實現;其二,部分談判議題,如降低或取消國內農業補貼等,區域貿易談判解決不了;其三,多組合、多速度、多路徑的區域貿易安排,增加了市場主體的成本;其四,區域安排啟動容易,結束難。
  在他看來,多邊合作仍然是基石,是實現貿易自由化的主渠道,區域合作則是補充,“當區域貿易安排撞牆之日也是回歸多邊貿易安排之時”。
  至於何時“撞牆”,俞建華說,並不僅僅取決於國際貿易談判本身,還受到地緣政治、國際政治經濟關係,甚至一些突發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如果各種有利因素疊加作用,多邊取得積極進展,也可以從區域“抽回部分氧氣”,使得多邊貿易體制“燃燒更加充分”。2013年底,世貿組織各成員方在印度尼西亞巴釐島就多哈回合談判“早期收穫”一攬子協議達成一致,為一度陷入僵局的多邊貿易談判重新註入動力。
  在區域主義盛行之際,作為WTO核心成員之一的中國,應該如何在多邊和區域之間抉擇與平衡?對此,多年從事國際貿易談判的俞建華強調,中國始終堅持以多邊貿易為主,區域貿易安排為輔的立場。中國既要有戰略定力,又要腳踏實地把自貿區戰略實施好。
  他解釋說,所謂戰略定力,就是不用驚慌失措,中國有充分的自信、能力和時間,可以從容應對。與此同時,還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按照輕重緩急,以更加開放、包容和進取的姿態,把自貿區戰略扎實往前推進。
  自2002年與東盟簽署協議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以來,中國迄今已經初步構建起橫跨中西的周邊自由貿易區平臺和輻射各洲的全球自貿網絡。據商務部數據,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的自貿區達18個,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完)  (原標題:俞建華:區域貿易安排撞牆時是回歸多邊貿易體制之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55only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